芦花鸡销售热线:0537-7076688
汶上芦花鸡,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。山东省汶上县是汶上芦花鸡的原产地。汶上芦花鸡以其独特的羽色和体型,高营养的肉质和蛋产品而驰名中外。
汶上芦花鸡属蛋肉兼用型鸡。该品种抗逆性强,适于散养、圈养,体型中等,体躯羽毛呈黑白相间的横斑羽色。公鸡,羽毛鲜艳,兼有较高的观赏价值。屠宰率较高,肉质鲜嫩,味美可口。母鸡,体型紧凑,羽色美观,有外观“元宝”形象,觅食力强,产蛋率较高。汶上芦花鸡以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,并以自然养殖、生态安全、肉质鲜美、营养丰富、风味俱佳等特色,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。
汶上芦花鸡原生于大汶河最下游山东省汶上县境内,后沿小汶河繁生。该鸡隐藏于汶水河畔芦苇荡内生存,羽毛呈横斑黑白羽,与芦苇颜色色泽一致,形成天然的保护色,逃避野兽的侵袭,才得以生存下来,并由此而得名“芦花鸡”。
该鸡属肉蛋兼用型鸡种,体型呈元宝型,又称“元宝鸡”,羽毛丰满,尾羽高翘,体貌俊俏,擅长飞奔打斗,肉、蛋品质卓越,集观赏、娱乐、食用、滋补、保健于一体。民间还总结出了芦花鸡雏鸡“黑鸡白顶门瓜,长大必定是芦花”的选育经验,进行重点选留,这种有意识的长期的人为选择饲养,对保护品种纯正和稳定汶上芦花鸡羽色起了重要作用。
汶上芦花鸡饲养历史悠久,春秋时期古中都邑桃城闵员外用芦花鸡烧鸡宴请宾客;三国时司马懿曾用芦花鸡与曹丕斗鸡;宋代汶上芦花鸡作为“贡品”供奉至京都汴梁(今河南省开封市);元末明初时期,大汶河琵琶山的民间故事《五鸡台的传说》;明代被人们列为观赏和食用的珍禽;清朝光绪年间,汶上芦花鸡分布区域扩展到整个鲁西南及周边省区,商品鸡推广遍布到全国各地。历代画家也曾留下大量芦花鸡的珍品书画,近代电视剧《宰相刘罗锅》、《闯关东》中提到的芦花鸡就是汶上芦花鸡。
汶上县有悠久的孵化历史,过去大小不等的孵化坊遍及乡间,素有“孵化之乡”之称,采用“缸”“土炕”“麦秸窝”等多种孵化法,以方便民间自繁自养的需要。长期以来,汶上芦花鸡以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享誉乡里,每年春节后到麦收前,外出卖鸡苗是当地农民的主要副业之一。卖鸡苗者肩挑箩筐,走乡串户,沿街叫卖“汶上芦花大公鸡”,这种自繁自销的形式,对汶上芦花鸡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2015年,农业部批准对“汶上芦花鸡”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。
2014年,汶上芦花鸡被农业部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。
2019年,汶上芦花鸡被评为“中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”。
2017年,汶上芦花鸡被评为“山东农产品知名区域公用品牌”。
2021年,被纳入2021年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。
2011年,汶上芦花鸡被评为“山东省十大地方畜禽品种名牌”。
2011年,汶上芦花鸡被山东省畜牧兽医局评为“山东省优良地方家禽重点保护品种”。
2022年,汶上芦花鸡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“2022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”。